“互联网+”大赛全国金奖!九天“缆”月项目团队谈参赛历程(下)
11月10日至13日,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线上开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我校参赛项目《九天“缆”月——新一代冷缩电缆接头先行者》从201个主赛道本科生创意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实现我校国内赛道金奖零的突破,刷新历史最佳成绩。
△罗廷荣副校长与金奖项目团队成员合影
△九天“缆”月项目比赛现场
九天“缆”月项目团队成员们秉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在赛前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在赛中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经过数次复盘重来、挑灯夜战,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对此,西小招采访了九天“缆”月项目团队成员冯翔钰,为同学们讲述参加第八届“互联网+”大赛并一路过关斩将的参赛历程。
项目团队成员:冯翔钰
1. 你们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互联网+比赛?
团队成员主要还是通过学校的大力宣传了解到了互联网+大赛,学校在促进竞赛开展这方面给同学提供了很多便利的平台。同时,大家也是因为对创新创业有兴趣而聚在了一起。
2. 你们认为学校为促进学生参赛提供了怎样的平台?
广西大学重视产学研协同创新,布局新工科建设。在创业方面,学校提供培育资金支持、校友产业资源对接,广西大学科技园配套创业服务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业土壤,提供了相关的创业孵化服务。
学校还提供了专业知识平台,比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无机富勒烯研究中心,使专业知识能够投入具体的产业应用。
3. 在参赛前,你们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项目能够走得长远一定离不开团结踏实的学生团队和专家团队的支持和指导。所以组建一支有志向、有能力、不怕吃苦的学生团队是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而我们团队的负责人杨赞禾从小是在电力系统家庭长大的,耳濡目染下,一直关注电力行业发展,他发现电缆接头故障是引发电力安全的主要因素,奠定了我们项目的市场基础。
结合市场情况,进行市场调研分析,我们团队立志解决行业痛难点问题,开始投入技术研发,经历了600多天,36种结构尝试,最终研制出了新一代冷缩电缆接头。我们依靠校友资源平台,与企业对接,逐步将科技成果产业化。
4. 请问你们选择该课题参赛的原因是什么?有何亮点?
团队市场调研和分析后发现冷缩电缆接头市场前景良好,但国内竟没有高端电缆接头供应商,进口的产品成本又高居不下。而我们首创的以无机富勒烯为关键材料的新一代冷缩电缆接头恰好能解决市场上电缆接头的痛难点问题,解决“卡脖子”难题,我们团队成员也希望能够为保证电力安全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5. 在推进课题的进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攻克难关的?
高端冷缩电缆接头可应用于深海、航空等领域,对安全性和适应复杂场景有很高的要求,生产技术难度大,我们历时600多天,经过450多次实验,36种结构尝试,首创以无机富勒烯为关键材料研制出两代冷缩电缆接头产品。今年三月,产品首次突破60kv冲击电压极端测验,实现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稳定运行。
6. 参加互联网+大赛,你们有怎么样的收获?
项目成员解决了无机富勒烯纳米颗粒的超声混合、高性能硅橡胶制备问题,我们感觉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自身的能力得到飞速提升,除了专业知识能力的提升,还有应对突发情况的临场应变能力、与人表达沟通能力等。
7. 在参加互联网+的过程中,学校和老师给予了你们怎样的帮助?
首先,学校提供了专业知识的平台比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无机富勒烯研究中心,能够使我们的专业知识能够投入具体的产业应用;在创业方面,除了给我们项目培育提供资金支持,还有校友产业资源对接,为我们争取到了与大企业合作;广西大学科技园还提供了相关的创业孵化服务,给予500平方的生产场地支持。
学校和老师们经常关心我们,邀请前几届拿奖的学长来指导我们、给我们建议;教务处老师还有资环材的领导老师们为我们找到合适的场地,到处联系为我们借设备,帮助我们全力备赛。还有罗副校长也亲自来视察,为我们加油打气。
团队两位指导老师可以说是事无巨细地为我们考虑,从联系校友资源进行对接,到去合作公司参观、讨论业务。在备赛期间老师们只要一有空就会来会议室指导、帮助我们,吴老师非常细致,她担心同学们没有时间吃饭,经常带东西给同学们充饥,会细心叮咛我们多穿衣服怕我们感冒。比赛前王南南老师陪着我们模拟答辩,有时模拟结束都已经晚上十一点了,但是老师一直陪着我们,真的很温暖。
8. 你们会给予未来想要参加互联网+比赛的同学哪些建议和提示?
项目能够走得长远,一定需要团队学生成员和老师劲往一处使。大家要互帮互助、砥砺前行,要有争金必胜的信念,认真对待每一场培训,以及要有吃苦和抗压的心理准备。
往期精彩回顾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本文不做商业用途,仅为内容引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运营人员删除。
我知道你在看哟